拔牙后形成的血凝块是伤口愈合的关键,主要由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聚集而成,起到保护创面、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
1、形成机制:
拔牙后15-30分钟内,创口出血在凝血因子作用下形成凝胶状物质,覆盖暴露的牙槽骨。
2、保护功能:
血凝块可隔绝口腔细菌侵入,防止发生干槽症,同时为新生骨组织提供支架。
3、稳定要求:
术后24小时内应避免吮吸、剧烈漱口或触碰创面,防止血凝块脱落导致继发出血。
4、转化过程:
血凝块会逐渐被肉芽组织替代,7天后开始骨化,3-6个月完成牙槽骨改建。
术后建议选择温凉软食,避免用患侧咀嚼,48小时后可轻柔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