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传播途径包括粪口传播、接触污染物品或空气飞沫。
婴幼儿高发,病毒通过污染食物或玩具传播,表现为水样便伴发热呕吐。治疗以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为主,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颗粒、布拉氏酵母菌散。
群体聚集场所易暴发,接触被污染的海产品或呕吐物气溶胶可感染,症状为突发呕吐腹泻。需隔离消毒,必要时使用洛哌丁胺胶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补液盐Ⅲ。
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病毒损伤肠黏膜导致吸收障碍,出现蛋花汤样便。建议补充锌制剂修复黏膜,配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蒙脱石散、葡萄糖电解质泡腾片。
多伴随呼吸道症状,病毒直接破坏小肠绒毛结构,引发持续腹泻。需对症使用赖氨葡锌颗粒、酪酸梭菌活菌散、蒙脱石散等药物,同时治疗原发感染。
患病期间注意补充淡盐水、米汤等液体,食用低脂易消化的粥类、馒头等,避免乳制品及高纤维食物,症状加重或出现尿量减少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