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积液可通过吞咽动作、打哈欠、捏鼻鼓气、热敷等方式促进排出,通常由感冒、中耳炎、气压损伤、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频繁做吞咽动作能激活咽鼓管开闭,帮助平衡中耳压力。适用于飞机起降或感冒引起的轻微积液,无须特殊治疗。
打哈欠时软腭上提可自然开放咽鼓管,促进积液引流。此方法对气压变化导致的耳闷胀感效果较好,属于生理性调节。
捏住鼻子闭口鼓气能被动打开咽鼓管,但需避免用力过猛。若伴随耳痛或听力下降,可能与急性中耳炎有关,需就医排查。
温热毛巾敷耳周可改善局部循环,缓解因炎症导致的积液。持续3天无改善需警惕分泌性中耳炎,可能需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欧龙马滴剂等黏液促排剂。
避免自行掏耳或使用滴耳液,若积液超过一周或出现耳痛发热,应及时到耳鼻喉科进行声导抗检查及专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