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内有积液可通过体位引流、药物治疗、鼓膜穿刺、鼓膜置管等方式消除。耳膜积液通常由感冒、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鼻咽部肿瘤等原因引起。
通过头低位侧卧或咀嚼动作促进液体排出,适用于感冒或飞行后气压变化导致的暂时性积液,无须特殊治疗。
细菌性中耳炎可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过敏性因素可配合氯雷他定或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
对持续2周以上的顽固积液,医生会在无菌操作下穿刺抽液,同时送检明确病原体,操作后需保持耳道干燥。
儿童复发性积液或成人积液超过3个月时,可能需放置通气管平衡中耳压力,置管后避免游泳及用力擤鼻。
治疗期间避免用力擤鼻或耳道进水,急性期可热敷耳周缓解胀痛,反复发作需排查过敏性鼻炎或鼻咽部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