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腹泻和乳糖不耐受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和症状表现,母乳性腹泻通常与母乳成分或喂养方式有关,乳糖不耐受则因肠道乳糖酶缺乏导致。
母乳性腹泻多因母乳中前列腺素E2含量过高或婴儿对母乳中某些成分敏感引起;乳糖不耐受是先天性或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无法分解乳糖。
母乳性腹泻表现为黄色稀便伴奶瓣,每日排便次数增多但婴儿精神好;乳糖不耐受会出现水样便、腹胀、哭闹,便检还原糖阳性。
母乳性腹泻多在新生儿期出现,随月龄增长可自行缓解;乳糖不耐受可能持续存在,继发性者常在肠炎后发生。
母乳性腹泻建议继续母乳喂养并调整母亲饮食;乳糖不耐受需改用无乳糖配方奶或补充乳糖酶,严重时需就医。
家长发现婴儿持续腹泻应记录排便情况,母乳喂养母亲需避免高脂饮食,乳糖不耐受患儿可尝试水解蛋白奶粉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