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延长可能与气血不足、肝郁气滞、脾虚湿困、肾阳虚衰等因素有关,中医治疗常采用益气养血、疏肝解郁、健脾祛湿、温补肾阳等方法。
长期劳累或慢性失血导致气血亏虚,表现为经色淡红、经质稀薄,可选用归脾汤加减,常用药物包括黄芪、当归、党参等。
情志不畅致肝气郁结,常见经前乳房胀痛、经血暗红有块,治疗以柴胡疏肝散为主,药物多用柴胡、香附、川芎等。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可见经血黏腻、倦怠乏力,推荐参苓白术散加减,常用药材有白术、茯苓、山药等。
先天不足或房劳过度引起,多见经期腰膝酸冷、经血色暗,方选右归丸调理,药物包含熟地黄、肉桂、附子等。
经期避免生冷饮食,适量食用红枣、桂圆等温补食材,配合艾灸关元、三阴交等穴位,若持续超过10天需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