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血压高主要与肝阳上亢、痰湿内阻、气血亏虚、肾阴不足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平肝潜阳、化痰祛湿、益气养血、滋阴补肾等方式调理。
长期情绪波动或过度劳累可能导致肝阳上亢,表现为头晕目赤、烦躁易怒。治疗以平肝潜阳为主,可选用天麻钩藤颗粒、镇肝熄风汤、罗布麻降压片等药物。
饮食肥甘厚味或脾虚运化失常易形成痰湿,常见头重如裹、胸闷恶心。需化痰祛湿健脾,常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泽泻汤、二陈丸等方剂。
久病体弱或思虑过度耗伤气血,症状见眩晕乏力、面色苍白。宜补气养血,可选归脾汤、八珍汤、生脉饮等药物调理。
年老体衰或房劳过度致肾阴亏虚,多伴腰膝酸软、耳鸣盗汗。治疗需滋阴补肾,常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杞菊地黄丸等方药。
日常需保持情绪平稳,饮食宜清淡低盐,适当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并及时就医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