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药物治疗、咽鼓管功能训练、鼓膜穿刺抽液、鼓膜置管术等方式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通常由感冒、鼻窦炎、腺样体肥大、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控制感染,黏液溶解剂如桉柠蒎促进积液排出,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缓解鼻腔炎症。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通过咀嚼口香糖、捏鼻鼓气等咽鼓管自行吹张法改善中耳通气。每日重复进行可帮助恢复咽鼓管功能,适合轻症患者。
鼓膜穿刺可抽取中耳积液,快速缓解耳闷胀感。操作需严格消毒,术后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潜水。
对反复发作或积液黏稠者,鼓膜置入通气管维持中耳通气。术后需定期复查,通气管通常半年后自行脱落。
治疗期间避免用力擤鼻,保持鼻腔通畅,可配合温热毛巾敷耳促进血液循环。儿童患者建议家长监测体温变化,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