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性耳垢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可能与遗传因素、外耳道腺体分泌旺盛、局部清洁不当或外耳道炎等因素有关,通常无须特殊处理。
油性耳垢具有家族遗传倾向,若父母为油性耳垢,子女概率较高。建议家长避免用棉签等工具频繁掏挖,以免刺激腺体分泌加重。
外耳道耵聍腺分泌过多油脂时,耳垢会呈现粘稠油状。日常可用温热毛巾清洁耳廓周围,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物品。
过度清洁或使用尖锐物品掏耳可能损伤外耳道皮肤,导致代偿性油脂分泌增加。建议每半年由耳鼻喉科医生进行专业清理。
可能与细菌感染、湿疹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瘙痒、疼痛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氢化可的松乳膏、氯霉素滴耳液等药物。
若出现听力下降、耳闷胀感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日常避免自行掏耳,保持耳道干燥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