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主要由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等原因引起。
新生儿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能力较弱,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家长需注意观察黄疸变化,适当增加喂养频率促进胆红素排泄。
母乳中某些成分可能抑制胆红素代谢,通常在出生后1周出现,持续时间较长但程度较轻。家长需遵医嘱评估是否暂停母乳喂养,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茵栀黄口服液等药物辅助治疗。
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等可能导致胆红素升高,常伴有发热、吃奶差等症状。家长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根据感染类型使用头孢曲松、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治疗。
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出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且进展迅速。需立即就医进行光疗或换血治疗,必要时使用人免疫球蛋白阻断溶血进程。
家长应每日在自然光下观察新生儿黄疸变化,保证充足喂养,若发现黄疸早发、快速加重或伴有精神差、拒奶等情况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