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可通过内镜下切除、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结肠息肉通常由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高脂低纤维饮食、年龄增长等原因引起。
直径超过5毫米或有癌变倾向的息肉需内镜下切除,常用方法有高频电凝切除术、黏膜切除术。术后可能出现少量出血或穿孔风险。
炎性息肉可能与慢性肠炎有关,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益生菌等药物控制炎症。药物需配合肠镜复查评估疗效。
减少红肉及加工食品摄入,增加全谷物和蔬菜水果比例。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建议达到30克,有助于减少肠道刺激。
单发小息肉切除后每3年复查肠镜,多发息肉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需每年复查。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需更密切监测。
术后避免剧烈运动及辛辣饮食,保持规律作息。发现便血或腹痛加重应及时就诊,腺瘤性息肉患者直系亲属建议40岁前进行肠镜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