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轮脚肿痛可能由外伤感染、毛囊炎、外耳道炎、耳廓假性囊肿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消毒、抗生素治疗、穿刺引流等方式缓解。
耳部刮擦或碰撞后未及时清洁,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引发肿痛。需用碘伏消毒患处,避免抓挠,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
耳轮脚毛囊堵塞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可局部热敷促进排脓,医生可能开具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克林霉素凝胶等药物。
游泳或掏耳导致外耳道皮肤破损,感染扩散至耳轮脚。伴随耳闷、渗液等症状,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配合头孢克洛等口服抗生素治疗。
软骨膜间无菌性积液形成囊性肿物,触之有波动感。需穿刺抽液后加压包扎,反复发作者可能需手术切除囊壁。
日常应避免挤压耳部,保持耳廓干燥清洁,肿痛持续加重或伴发热时需及时就诊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