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大便失禁预后多数较好,通过行为训练、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和生物反馈治疗可显著改善症状,预后效果与病因、干预时机和家庭配合度密切相关。
定时排便训练结合正向激励可帮助患儿建立规律排便反射,家长需每日固定时间引导患儿如厕,持续3-6个月有效率较高。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至每日20-25克,适量补充西梅、火龙果等润肠食物,家长需记录饮食日志以排查诱发腹泻的过敏原。
顽固性病例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蒙脱石散或益生菌制剂,需排除先天性巨结肠等器质性疾病后用药。
针对肛周肌群协调障碍患儿,通过电极监测指导收缩训练,6-12周疗程可改善肛门括约肌控制能力。
建议定期儿科随访评估发育情况,避免因排便问题导致社交回避等心理障碍,夜间使用吸水护垫减少护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