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痒伴渗液可能由外耳道湿疹、真菌性外耳道炎、细菌感染、中耳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清洁、抗真菌药物、抗生素滴耳液、鼓膜修复等方式治疗。
生理盐水冲洗可清除外耳道分泌物,避免抓挠刺激。日常需保持耳道干燥,洗澡时用棉球堵住耳道防止进水。
真菌感染可能与潮湿环境、挖耳习惯有关,表现为白色絮状分泌物。可遵医嘱使用克霉唑滴耳液、硝酸咪康唑乳膏、联苯苄唑溶液等抗真菌药物。
细菌感染常伴随红肿疼痛,可能与游泳或外伤有关。需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环丙沙星滴耳液控制感染,严重时口服头孢类抗生素。
鼓膜穿孔导致渗液需耳鼻喉科检查,可能需鼓室成形术或鼓膜修补术。急性期可用苯酚甘油滴耳液缓解症状,合并发热需全身抗感染治疗。
避免自行掏耳,渗液持续3天以上或伴听力下降需及时就诊。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A、锌促进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