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保持鼻腔通畅、药物治疗、鼓膜穿刺、鼓膜置管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感冒、腺样体肥大、咽鼓管功能障碍、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感冒或过敏导致鼻腔堵塞时,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减轻咽鼓管压力。家长需帮助幼儿擤鼻涕时避免用力过猛。
可能与细菌感染或炎症反应有关,通常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
可能与长期积液导致鼓室压力异常有关,通常表现为持续性耳闷、耳鸣等症状。需由耳鼻喉科医生在无菌条件下抽出中耳积液。
可能与反复发作或积液黏稠有关,通常表现为听力明显减退、平衡障碍等症状。通过手术放置通气管维持中耳压力平衡,家长需注意术后避免耳道进水。
日常需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二手烟刺激,发现儿童频繁抓耳或反应迟钝时应及时就医复查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