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红斑可能由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药物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等原因引起。
人类细小病毒B19是感染性红斑最常见病因,多表现为面部蝶形红斑伴低热,儿童易感。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昔洛韦等药物。
青霉素类或磺胺类药物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出现瘙痒性红斑伴皮疹。需立即停用致敏药物,医生可能开具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可导致面部蝶形红斑,常伴关节痛。需免疫抑制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羟氯喹、甲氨蝶呤、泼尼松等。
C1酯酶抑制剂缺乏引起的血管性水肿可表现为反复红斑,需补充C1抑制剂或使用艾替班特、伊卡替班特等缓激肽受体拮抗剂。
出现不明原因红斑建议尽早就诊,避免搔抓皮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过敏体质者需记录药物过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