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肌张力过高可通过按摩放松、被动运动训练、物理治疗、药物干预等方式改善。该症状通常由生理性发育迟缓、脑损伤、遗传代谢病、脑瘫等原因引起。
家长需每日用掌心轻柔按摩宝宝四肢关节,配合抚触油进行顺时针揉捏,每次持续10分钟,帮助缓解肌肉紧张状态。
家长需协助宝宝完成被动屈伸运动,如交替弯曲膝关节和肘关节,每组动作重复5-8次,每天训练3组,促进神经肌肉协调。
水疗和热敷可作为辅助手段,水温维持在38℃左右,每次浸泡15分钟;局部热敷温度不超过40℃,每日2次缓解肌张力。
严重病例需在儿科医生指导下使用巴氯芬片、地西泮注射液、甲钴胺片等药物,这些药物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改善症状,使用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
家长需定期记录宝宝肌张力变化情况,避免过度包裹束缚肢体,哺乳期母亲应保证充足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发现异常及时至儿童康复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