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出血流脓属于异常表现,可能由外耳道炎、鼓膜穿孔、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等疾病引起,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挖耳损伤或进水感染可能导致外耳道皮肤破损化脓,表现为耳痛伴血性分泌物。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治疗,同时保持耳道干燥。
外伤或感染造成鼓膜破裂时会出现耳内出血、流脓及听力下降。需避免耳道进水,急性期可使用头孢克洛、阿莫西林等口服抗生素,严重者需行鼓膜修补术。
细菌感染引发中耳腔化脓时,脓液突破鼓膜可形成血性脓液流出。儿童多见,需足量使用阿奇霉素、头孢呋辛等药物,配合鼻腔减充血剂改善咽鼓管功能。
长期慢性炎症导致上皮堆积形成胆脂瘤,侵蚀周围骨质可出现恶臭脓血分泌物。需手术清除病灶,术后使用环丙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
日常应避免用力擤鼻及耳道进水,出现耳部不适时勿自行掏耳,婴幼儿需注意哺乳姿势防止呛奶诱发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