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过敏通常不建议继续饮用奶粉。奶粉过敏主要由牛奶蛋白过敏、乳糖不耐受、免疫系统异常、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水解蛋白奶粉替代、药物治疗、免疫调节、饮食回避等方式缓解。
牛奶蛋白过敏是婴幼儿常见问题,可能引发皮疹、呕吐或腹泻。建议家长选择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替代,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孟鲁司特钠等抗过敏药物。
乳糖酶缺乏导致腹胀、肠鸣等症状。家长需更换无乳糖配方奶粉,可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乳糖酶制剂或蒙脱石散改善消化功能。
免疫应答过度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表现为湿疹或呼吸道症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益生菌制剂,严重时需短期应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
家族过敏史会显著增加发病概率。家长应做好饮食日记记录,回避过敏原同时保证营养,必要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
过敏体质婴幼儿应定期评估营养状况,逐步尝试适度水解奶粉过渡,哺乳期母亲需同步回避乳制品,辅食添加需严格遵循单一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