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进水痛可通过清理耳道、使用滴耳液、口服止痛药、预防感染等方式治疗。耳朵进水痛通常由耳道堵塞、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损伤等原因引起。
生理性耳道进水可用棉签轻柔吸附水分,避免用力掏挖导致耳道损伤。若伴随瘙痒或异物感,可倾斜头部单脚跳跃帮助排出水分。
外耳道炎可能由细菌感染或过敏反应引起,表现为红肿灼痛。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硼酸酒精滴耳液等抗感染药物。
中耳炎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伴随耳闷耳鸣。可短期服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等药物缓解疼痛,需配合抗生素治疗原发感染。
鼓膜损伤常见于潜水或不当掏耳,可能引发剧烈疼痛和听力下降。需避免耳道进水,使用抗生素滴耳液预防感染,严重穿孔需行鼓膜修补术。
游泳时建议佩戴耳塞,进水后及时处理。反复耳痛或流脓需就诊耳鼻喉科排除真菌感染等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