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以通过药物控制、激光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有效管理,但无法完全治愈。疾病进展与眼压控制效果、房角粘连程度、视神经损伤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前列腺素类滴眼液如拉坦前列素、β受体阻滞剂如噻吗洛尔可降低眼压,碳酸酐酶抑制剂如布林佐胺辅助减少房水生成,需长期规律使用以延缓视神经损害。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可缓解瞳孔阻滞,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改善房水引流,适用于早期房角部分粘连者,术后仍需配合药物维持眼压稳定。
小梁切除术或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适用于药物及激光无效者,通过建立房水外引流通道控制眼压,需警惕术后浅前房等并发症。
定期检查视野、视盘OCT及眼压变化,合并白内障者可考虑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避免情绪激动及暗环境诱发急性发作。
患者应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保持规律作息,每年至少进行两次专科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保留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