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是否严重需结合病情判断,多数情况下经过规范治疗可痊愈,但若出现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则可能危及生命。
胃溃疡是胃黏膜防御机制与攻击因子失衡导致的局部组织缺损,常见诱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异常等。典型症状表现为周期性上腹痛,进食后可能加重或缓解。通过胃镜检查可明确溃疡大小、深度及是否伴出血。对于无并发症的胃溃疡,采用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铋剂如枸橼酸铋钾颗粒联合抗生素治疗,配合饮食调整,通常4-8周可愈合。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规律进食,减少精神压力。
当溃疡穿透胃壁全层导致穿孔时,会出现突发剧烈腹痛、板状腹等急腹症表现;若侵蚀血管则可能引发呕血或黑便。这两种情况需立即手术干预,如穿孔修补术或胃大部切除术。长期未愈的胃溃疡还存在癌变风险,尤其对于直径超过2厘米的溃疡或伴有不典型增生的病例。高龄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者出现并发症时死亡率显著增高。
建议胃溃疡患者定期复查胃镜监测愈合情况,严格遵医嘱完成抗幽门螺杆菌疗程。出现呕血、剧烈腹痛、头晕乏力等警示症状时须即刻就医。戒烟限酒,避免空腹服用阿司匹林等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可适量食用猴头菇、秋葵等具有黏膜保护作用的食物辅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