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囊肿多数情况下不会自行消失,但部分生理性囊肿可能随年龄增长缩小。肝脏囊肿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观察随访、穿刺抽液、硬化治疗、手术切除。
体积小于5厘米的无症状单纯性囊肿通常建议定期超声监测,这类囊肿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极少引起肝功能异常或腹部不适。
对于引起压迫症状的较大囊肿,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囊液送检,该方法适用于囊壁薄且无分隔的单纯性囊肿,操作后复发概率较高。
穿刺后向囊腔内注射无水乙醇等硬化剂,可使囊壁内皮细胞失活,该方法对直径5-10厘米的囊肿效果较好,需排除寄生虫性囊肿等特殊类型。
多发性囊肿或怀疑恶变时需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常见于囊壁增厚伴钙化的情况,可能合并胆管压迫或门静脉高压等并发症。
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腹部超声,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囊肿破裂,日常保持低脂饮食并限制酒精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