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主要途径有牙源性感染、腺源性感染、损伤性感染、血源性感染。
龋齿、牙周炎等牙齿疾病未及时治疗,细菌通过牙髓或根尖周组织扩散至颌面部,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需根管治疗或拔牙,可使用阿莫西林、甲硝唑、头孢呋辛等抗生素。
颌下腺、腮腺等唾液腺导管阻塞或炎症引发感染,常见于脱水或免疫力低下者,伴随腺体肿胀压痛,需抗炎治疗并保持口腔湿润,可选用青霉素V钾、克林霉素、罗红霉素。
口腔黏膜破损、颌骨骨折等开放性伤口被细菌侵入,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需清创缝合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氨苄、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
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灶的病原体经血液循环扩散至颌面部,常见于免疫力缺陷患者,需处理原发感染灶并静脉输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万古霉素、亚胺培南。
日常需保持口腔卫生,及时处理龋齿和口腔创伤,出现持续肿胀发热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