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口腔科学 > 口腔科
牙龈出血可能由牙菌斑堆积、维生素缺乏、妊娠期激素变化、牙周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口腔清洁、营养补充、专业治疗等方式改善。
口腔清洁不足导致牙菌斑刺激牙龈,表现为刷...
补牙多数情况下不会很疼,实际疼痛感受与龋齿深度、个人耐痛阈值、麻醉方式、医生操作技术等因素有关。
浅龋仅需清理腐质,通常无痛感;中龋可能触及牙本质,偶有短暂酸软;...
拔牙术主要包括简单拔牙术、复杂拔牙术、阻生齿拔除术和微创拔牙术四种类型。
适用于牙冠完整、牙根无异常的松动牙或正畸牙拔除,使用牙钳和牙挺即可完成操作。
拔牙过程中通常不会感到疼痛,但术后可能出现轻微不适。拔牙疼痛感受主要与麻醉效果、个体痛阈、牙齿位置、术后护理等因素有关。
现代口腔科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
拔牙的危害多数情况下较小,但可能因个体差异、操作规范、术后护理等因素出现短期不适或并发症。
拔牙后常见牙龈肿胀、轻微出血或疼痛,通常24-48小时内缓解,可通过冰...
嘴上起泡可能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维生素B2缺乏、口腔溃疡、过敏反应、机械性摩擦等因素有关。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唇疱疹表现为簇集性水疱,维生素B2缺乏可导致口角炎伴糜烂,口腔溃疡多为圆形疼痛性创面,过敏反应常...
嘴上起泡可能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口腔溃疡、过敏反应、维生素缺乏、机械性损伤等因素有关。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唇疱疹表现为群集性小水疱,口腔溃疡多为圆形或椭圆形黏膜缺损,过敏反应常伴随瘙痒或红肿,维生素B族缺乏...
嘴苦口臭可能与口腔卫生不良、胃肠功能紊乱、肝胆疾病、糖尿病、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口腔卫生不良容易滋生细菌产生异味,胃肠功能紊乱可能导致胃酸反流引发口苦,肝胆疾病会影响胆汁分泌导致口苦,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酮症...
嘴角起泡可能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维生素B2缺乏、局部刺激、免疫力下降、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抗病毒治疗、补充营养、局部护理、增强免疫、抗过敏等方式改善。嘴角起泡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水疱、疼痛或灼热感,严重...
嘴角起泡可能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维生素B缺乏、过敏反应、口腔溃疡、机械摩擦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病毒治疗、营养补充、局部护理、药物治疗、生活调整等方式改善。
嘴...
12345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4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胰腺癌晚期可能出现剧烈疼痛、黄疸、消瘦、消化道梗阻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胰腺癌晚期通常由肿瘤广泛转移、局部浸润等因素导致,表现为不可逆的生理功能损害。
肿瘤侵犯腹腔神经丛或压迫周围组织时,可引发持续性上腹或腰背部剧痛,常需阿片类镇痛药如盐酸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控制。疼痛可能伴随恶心呕吐,与肿瘤压迫胃肠或化疗副作用相关。
胰头肿瘤阻塞胆总管时,胆汁排泄受阻会导致皮肤巩膜黄染,伴随皮肤瘙痒和陶土样便。胆红素升高可能引发皮肤瘙痒,需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改善胆汁淤积,必要时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缓解梗阻。
肿瘤消耗及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导致体重快速减轻,可能与胰酶分泌不足、食欲减退相关。营养支持需采用肠内营养粉剂配合胰酶肠溶胶囊,严重时需静脉补充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肿瘤压迫十二指肠或胃出口时,可引起反复呕吐、腹胀腹胀。胃肠减压联合静脉营养是基础治疗,必要时行胃空肠吻合术缓解梗阻,可配合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止吐。
肿瘤转移至肝脏、肺等器官后,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呼吸困难等全身衰竭表现。治疗以对症为主,如使用呋塞米注射液控制腹水,同时需监测电解质平衡。
胰腺癌晚期患者需注重疼痛管理和营养支持,家属应协助记录症状变化并及时与医疗团队沟通。日常护理包括保持皮肤清洁以缓解黄疸瘙痒,采用少食多餐方式减轻消化道负担,必要时使用医用营养补充剂。心理疏导和舒缓治疗对改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姑息治疗方案。
结膜损伤是否能自愈取决于损伤程度,轻微损伤通常可以自行恢复,严重损伤需及时治疗。结膜损伤可能与外伤、感染、异物刺激等因素有关,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就医检查。
结膜具有较强自我修复能力,轻微划伤或轻微炎症引起的损伤,在避免揉眼、保持眼部清洁的情况下,一般3-5天可逐渐愈合。期间可适当使用人工泪液缓解干涩感,避免佩戴隐形眼镜,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若因灰尘等细小异物导致,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后多能好转。
当损伤由尖锐物体刺伤、化学物质灼伤或伴随明显红肿、脓性分泌物时,自愈概率较低。细菌性结膜炎可能引发角膜浸润,病毒性结膜炎易导致结膜下出血,此类情况需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等药物干预。若出现视力下降、剧烈疼痛或伤口较深,可能存在巩膜裂伤风险,须立即进行显微缝合手术。
日常应避免用手揉搓眼睛,游泳时佩戴护目镜,接触粉尘环境做好防护。若损伤后出现畏光流泪加重、眼睑痉挛或结膜充血持续超过一周,应及时到眼科进行裂隙灯检查,排除角膜炎等并发症。儿童发生结膜损伤后家长需监督其不要抓挠,必要时用眼罩保护患眼。
近视手术可能存在后遗症,但多数较轻微且可控。近视手术的后遗症主要有干眼症、眩光、夜间视力下降、角膜混浊、视力回退等。建议术前全面检查评估风险,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手术。
干眼症是近视手术后较常见的后遗症,表现为眼睛干涩、异物感,可能与手术影响泪液分泌有关。术后可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症状,多数在3-6个月内逐渐恢复。眩光主要表现为夜间看灯光时有光晕或星芒现象,通常与瞳孔大小和角膜切削区设计有关,多数患者在术后6个月适应后症状减轻。夜间视力下降多发生在高度近视患者,与角膜修复过程中光学区轻微变化相关,术后避免夜间驾驶可降低影响。
角膜混浊属于较严重的后遗症,表现为角膜层间出现雾状混浊,可能与个体愈合反应过强有关。需及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控制,严重者需二次手术处理。视力回退多见于高度近视或术后用眼习惯不良者,表现为术后数年视力再次下降,可通过二次增效手术或佩戴眼镜矫正。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角膜扩张、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需立即就医处理。
建议术后严格遵医嘱使用眼药水,避免揉眼和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角膜状况。保持良好用眼习惯,控制电子屏幕使用时间,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Omega-3脂肪酸有助于角膜修复。出现持续眼红、疼痛或视力骤降等情况需及时就诊。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和个性化手术方案能显著降低后遗症发生概率。
眼睛出现白点可能与结膜结石、角膜白斑、白内障、翼状胬肉、视网膜母细胞瘤等原因有关。白点的具体表现和成因差异较大,需结合形态、位置及伴随症状综合判断。
结膜结石是结膜上皮细胞和黏液分泌物堆积形成的黄白色颗粒,多因慢性结膜炎或长期异物刺激导致。患者常伴有眼红、异物感,可通过裂隙灯检查确诊。无症状者无须处理,若摩擦角膜需在表面麻醉下用针头剔除。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预防感染并缓解干涩。
角膜白斑多为角膜炎或外伤后遗留的瘢痕组织,表现为角膜局部瓷白色混浊。病毒性角膜炎、细菌感染或化学烧伤均可引发,可能伴随视力下降、畏光。需通过角膜地形图评估对视力影响程度,轻症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促进修复,严重者需行角膜移植术。
白内障是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导致的混浊,初期可见晶状体周边部点状白色浑浊。年龄增长、糖尿病或紫外线暴露为主要诱因,典型症状为渐进性视物模糊。早期可用吡诺克辛钠滴眼液延缓进展,成熟期需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翼状胬肉为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向角膜生长的三角形增生,鼻侧多见,头部呈灰白隆起。长期风沙刺激或紫外线暴露易诱发,可有眼红、磨涩感。小而无症状者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抗炎,若侵入瞳孔区需手术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瞳孔区可见黄白色反光(白瞳症)。与RB1基因突变相关,可能伴随斜视、视力丧失。需通过眼底检查、B超确诊,根据分期选择激光光凝、化疗或眼球摘除术。该病具有遗传性,确诊后需进行家族基因筛查。
发现眼表或瞳孔区白点应避免揉眼,及时就医明确性质。日常需注意眼部防护,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控制用眼时间。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眼底,儿童出现白瞳症或异常反光需立即就诊。所有治疗均需在专业眼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使用药物或偏方。
小儿痰厥是指儿童因痰液阻塞气道或痰热内扰导致突发性意识丧失或抽搐的急症,属于中医急症范畴,现代医学多归类于惊厥或呼吸道梗阻相关急症。主要有呼吸道感染、癫痫发作、先天性气道异常、代谢紊乱、脑部病变等原因引起。
小儿痰厥最常见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炎症刺激导致痰液分泌增多,婴幼儿咳嗽反射较弱,痰液积聚可能阻塞气道。患儿可出现面色青紫、呼吸急促等症状。需及时清理呼吸道,遵医嘱使用氨溴索口服溶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祛痰药物,严重时需氧疗或机械通气。
部分癫痫患儿发作时伴随喉肌痉挛和口腔分泌物增多,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口吐白沫,易被误认为痰厥。脑电图检查可确诊,需遵医嘱长期服用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丙戊酸钠糖浆等抗癫痫药物,家长需记录发作时长和频率。
喉软化、气管狭窄等先天畸形患儿更易发生痰液潴留。表现为喂养困难、喘鸣音,进食或哭闹时突发窒息。需通过喉镜或CT确诊,轻度可保守观察,重度需行喉成形术等手术治疗,日常家长需掌握背部叩击排痰手法。
低钙血症、低血糖等代谢异常可诱发喉痉挛和抽搐,类似痰厥表现。需检测血钙、血糖等指标,急性期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长期需调整饮食结构,家长应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
脑炎、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导致异常分泌物增多和抽搐。患儿多伴有发热、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需通过腰穿或MRI明确诊断,遵医嘱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并配合康复训练。
家长发现小儿痰厥发作时应立即侧卧拍背排痰,避免强行喂食喂水,记录发作时间和表现特征。日常注意保持室内湿度,合理喂养避免过饱,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减少外出。定期儿童保健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病因,所有药物使用均需严格遵循儿科医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