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可通过青霉素类抗生素、对症退热、皮肤护理、隔离防护等方式治疗。猩红热通常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草莓舌、全身弥漫性皮疹等症状。
青霉素V钾片、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药物可有效杀灭病原菌,用药需足疗程以预防风湿热等并发症,出现药物过敏需及时更换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布洛芬混悬液等退热药,配合物理降温,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有无高热惊厥表现。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瘙痒明显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家长需修剪患儿指甲避免抓破皮疹导致继发感染。
发病期间需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后1周,患儿餐具毛巾单独消毒,密切接触者建议预防性服用抗生素,托幼机构需按规定上报疫情。
治疗期间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水促进毒素排泄,恢复期可能出现脱皮现象无须特殊处理,2周后需复查尿常规排除肾小球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