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白带量多、颜色异常、质地改变、气味异常等。带下病通常由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生殖系统肿瘤等疾病引起。
阴道分泌物明显增多,可能浸湿内裤。生理性白带增多见于排卵期或妊娠期,病理性增多常见于细菌性阴道病,表现为灰白色稀薄分泌物,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克林霉素、替硝唑等药物。
白带呈黄色、黄绿色或脓性,可能提示滴虫性阴道炎或淋球菌感染。滴虫性阴道炎伴有泡沫状分泌物,可使用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治疗。淋病奈瑟菌感染需用头孢曲松、大观霉素等抗生素。
分泌物呈豆腐渣样或凝乳状,多见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伴有剧烈瘙痒。可选用克霉唑、咪康唑、制霉菌素等抗真菌药物。老年性阴道炎则表现为稀薄淡黄色分泌物。
鱼腥臭味常见于细菌性阴道病,恶臭味可能提示宫颈癌或子宫内膜癌。需进行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测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恶性肿瘤需手术联合放化疗。
建议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频繁阴道冲洗,穿着棉质透气内裤,出现异常带下应及时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