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输尿管狭窄可通过定期随访观察、输尿管扩张术、输尿管支架置入术、输尿管成形术等方式治疗。该疾病通常由胚胎发育异常、输尿管纤维化、炎症粘连、结石压迫等原因引起。
轻度无症状患者可每6-12个月复查超声,监测肾积水程度变化。日常需保持每日饮水量超过2000毫升,避免憋尿及剧烈运动。
适用于短段狭窄病例,通过球囊导管机械扩张狭窄段。可能与输尿管壁肌层发育缺陷有关,常表现为腰部隐痛,可遵医嘱使用坦索罗辛、托特罗定、索利那新等药物缓解症状。
双J管置入可维持尿流通畅3-6个月。多因输尿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导致,典型症状为反复尿路感染,需配合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磷霉素等抗生素治疗。
严重狭窄需手术重建输尿管通路,常见术式包括离断再吻合术或膀胱瓣成形术。通常与胚胎期输尿管芽发育异常相关,可能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畸形,术后需长期随访肾功能。
术后应限制高草酸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B6,定期进行尿常规及泌尿系超声检查,发现发热或血尿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