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有脓液可能由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胆脂瘤型中耳炎等疾病引起,早期表现为耳道潮湿感,进展期出现脓性分泌物伴疼痛,严重者可导致听力下降。
多因挖耳损伤或游泳进水导致细菌感染,表现为耳痛、黄色脓液渗出,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环丙沙星滴耳液等抗菌药物治疗。
常继发于感冒或鼻炎,脓液黏稠伴耳闷胀感,可能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有关,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药物控制感染。
外伤或中耳炎反复发作导致鼓膜破损,可见清亮或血性脓液流出,需避免耳道进水,必要时行鼓膜修补术,急性期可使用洛美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
属于罕见并发症,脓液恶臭伴白色鳞屑,需CT确诊后行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术后配合头孢呋辛酯、甲硝唑等药物抗感染治疗。
出现耳流脓症状应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急性期可局部热敷缓解疼痛,若伴随发热或眩晕需立即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