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可能由感冒继发感染、耳道进水、咽鼓管功能障碍、细菌或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鼓膜穿刺、鼻腔减充血剂、保持耳道干燥等方式缓解。
感冒时鼻腔分泌物经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黏膜,出现耳闷胀感和听力下降。建议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洛、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药物。
游泳或洗浴时污水进入耳道破坏耳内环境,易诱发炎症反应伴耳痛耳鸣。需立即用棉签吸干外耳道水分,避免掏耳,必要时使用洛美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
儿童腺样体肥大或鼻窦炎导致咽鼓管通气受阻,引发中耳负压和积液。需治疗原发病,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改善通气,严重者需腺样体切除术。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通过血液或咽鼓管侵袭中耳,表现为发热和脓性耳漏。需细菌培养后选用敏感抗生素,化脓性中耳炎可配合鼓膜切开引流。
患病期间避免用力擤鼻,保持鼻腔通畅,饮食宜清淡,急性发作期建议暂停游泳等水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