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耳朵流脓可能由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先天性耳瘘管感染等原因引起,建议家长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家长需注意孩子频繁掏耳或游泳进水可能导致外耳道皮肤破损感染,表现为耳痛伴黄色分泌物,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
感冒后细菌经咽鼓管逆行感染多见,患儿常有发热及听力下降,家长应避免让孩子用力擤鼻,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干混悬剂、苯酚甘油滴耳液。
外伤或炎症导致鼓膜破损时会出现脓性分泌物,家长发现孩子耳道出血或突发听力减退需立即就诊,治疗需配合使用头孢呋辛酯、左氧氟沙星片、硼酸酒精滴耳液。
胚胎发育异常形成的耳部瘘管易反复感染,家长观察到孩子耳周红肿溃烂时应警惕,需手术切除瘘管,急性期可使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碘伏溶液。
保持耳部干燥清洁,避免自行掏耳,哺乳期婴儿喂奶后需竖抱拍嗝,发现异常分泌物应及时到儿科或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