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疼痛可能由外耳道炎、中耳炎、颞下颌关节紊乱、耳部带状疱疹等疾病引起,症状排序按早期表现至终末期发展。
外耳道炎多因挖耳损伤或进水感染导致,表现为耳道红肿、灼热感。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氢化可的松新霉素滴耳液、环丙沙星滴耳液等抗菌消炎药物。
中耳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伴随耳闷、听力下降。急性期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治疗,渗出严重时可配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排。
关节错位或磨牙可能导致牵涉性耳痛,咀嚼时加重。建议热敷缓解肌肉痉挛,必要时使用布洛芬、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药,配合咬合板矫正治疗。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耳神经时引发剧烈刺痛,可能出现面瘫、耳鸣。早期需用阿昔洛韦抗病毒,加巴喷丁缓解神经痛,严重者需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避免自行掏耳或游泳时耳道进水,反复耳痛或伴随发热、眩晕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