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肿胀可能由外伤感染、过敏反应、外耳道炎、腮腺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冷敷消肿、抗过敏药物、抗生素治疗、抗病毒药物等方式缓解。
耳部撞击或抓挠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可能伴随皮下淤血或皮肤破损。无须特殊治疗时可冷敷消肿,若继发细菌感染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滴耳液。
接触花粉或食用海鲜等致敏物质引发组胺释放,常见耳廓皮肤发红瘙痒。建议远离过敏原并使用氯雷他定片、地塞米松软膏、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
游泳或掏耳导致细菌侵入外耳道皮肤,可能伴随耳痛渗液。需保持耳道干燥并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环丙沙星滴耳液、红霉素软膏。
腮腺病毒感染引起耳周腺体肿大,常伴随发热咀嚼疼痛。需隔离休息并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布洛芬混悬液。
避免抓挠肿胀部位,饮食宜清淡少盐,肿胀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伴随听力下降需及时就诊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