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性乳房增生可通过抗炎药物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局部手术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自身免疫异常、慢性炎症刺激、激素水平紊乱、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
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可缓解局部红肿热痛,糖皮质激素泼尼松适用于急性期控制炎症,需监测胃肠道反应及骨质疏松风险。
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可用于反复发作病例,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可能伴随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
病灶局限者可选择肿块切除术,范围较大时需行象限切除术,术后可能残留乳房变形,需配合整形修复。
柴胡疏肝散加减可调节肝郁气滞证型,配合局部金黄散外敷,治疗周期较长但副作用较小,需辨证施治。
建议避免辛辣刺激饮食,穿戴宽松内衣减少摩擦,定期乳腺超声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哺乳期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