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状血管瘤可通过局部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冷冻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草莓状血管瘤通常由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局部血管畸形、激素水平变化、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适用于浅表性血管瘤,常用药物包括普萘洛尔软膏、噻吗洛尔凝胶、糖皮质激素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生长促进瘤体消退。
脉冲染料激光可选择性破坏血管结构,适用于面部等美观要求高的部位,治疗需重复进行3-5次,可能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
液氮冷冻可使血管瘤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小型表浅病灶,可能遗留轻微瘢痕,婴幼儿需谨慎选择。
针对体积较大、生长迅速或影响功能的血管瘤,需完整切除病灶,术后可能需配合加压包扎防止复发。
婴幼儿血管瘤具有自限性,多数在5-7岁自然消退,治疗期间家长需定期监测瘤体变化,避免抓挠刺激病灶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