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一般不会将鼓膜掏出来,鼓膜位于外耳道深处,日常掏耳操作通常难以触及。可能导致鼓膜损伤的情况主要有掏耳工具过深、用力过猛、耳道感染、外伤性穿孔等。
使用棉签或挖耳勺深入外耳道可能触碰鼓膜,建议家长避免让孩子自行掏耳,可选择专业机构清洁。
过度用力掏耳可能造成黏膜损伤,若伴随疼痛或出血,需警惕鼓膜穿孔,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
外耳道炎或中耳炎可能导致鼓膜脆弱,表现为耳痛、流脓,需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联合口服头孢克洛治疗。
尖锐物刺入或气压骤变可能导致鼓膜破裂,出现听力下降、耳鸣,急性期可服用布洛芬缓解疼痛,多数穿孔可自愈。
日常避免频繁掏耳,耳垢具有自洁功能,若出现持续耳闷、听力障碍建议及时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