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便稀出血可能与饮食不当、肠道感染、肠套叠、炎症性肠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抗感染治疗、空气灌肠复位、免疫调节等方式干预。
摄入生冷或过敏食物刺激肠道,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伴黏液。建议家长暂停可疑食物,补充口服补液盐,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葡萄糖酸锌颗粒。
轮状病毒或细菌性痢疾导致肠黏膜损伤出血,常伴随发热呕吐。家长需及时送检粪便标本,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肟颗粒、消旋卡多曲颗粒、布拉氏酵母菌散等抗感染药物。
婴幼儿肠道蠕动异常引发套叠,出现果酱样血便伴阵发性哭闹。需急诊空气灌肠复位,严重者行腹腔镜手术,术后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菌群。
克罗恩病等免疫异常疾病引起慢性血便腹泻,可能伴随生长发育迟缓。需结肠镜检查确诊,治疗选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片、硫唑嘌呤片等免疫抑制剂。
家长应记录孩子排便性状与出血量变化,避免高纤维及乳制品摄入,便后及时清洁会阴部,若出现精神萎靡或持续出血需立即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