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合并高血压可通过抗病毒治疗、降压药物干预、生活方式调整及定期监测等方式综合管理。高血压可能由肝炎相关肝损伤、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药物副作用或原发性高血压等因素引起。
1、抗病毒治疗
直接抗病毒药物如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格卡瑞韦哌仑他韦可清除丙肝病毒,改善肝脏炎症,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肝纤维化减轻后血压下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降压药物
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或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这类药物对肝脏影响较小。避免使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加重肝代谢负担。
3、生活方式调整
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酒可减轻肝脏炎症和血管内皮损伤。
4、并发症监测
每3个月检测肝功能、肾脏指标及门静脉压力,肝炎活动期可能伴随血小板减少和腹水,需警惕肝肾综合征加重高血压。
建议采用低脂高纤维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避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肝毒性药物,定期复查病毒载量及动态血压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