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50次播放 时长02:30
62295次播放 时长02:32
78028次播放 时长02:54
74999次播放 时长02:33
87097次播放 时长02:33
71600次播放 时长02:33
78784次播放 时长02:21
64521次播放 时长02:44
李国胜 辽宁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57642阅读
Q: 吃黄体酮治疗月经不调吗
A:
黄体酮可用于治疗特定类型的月经不调,如黄体功能不足引起的月经周期紊乱。月经不调的常见原因包括激素失衡、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子宫内膜病变等。 黄体酮不足可能导致月经周期缩短或经期延长。可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药物调节周期,同时需排查垂体或卵巢功能异常。 该病常伴随无排卵性月经紊乱。黄体酮可诱发撤退性出血,但需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等药物调节雄激素,改善胰岛素抵抗是基础治疗。 甲亢或甲减均可干扰月经。需先治疗原发病,甲状腺功能正常后若仍有月经紊乱,可短期使用黄体酮胶丸辅助调整周期。 子宫内膜息肉或增生可能导致经期延长。诊断性刮宫后可使用黄体酮软胶囊保护内膜,但需排除恶性病变后再行激素治疗。 建议在妇科医生指导下完善性激素六项、B超等检查,根据病因选择治疗方案,自行用药可能掩盖病情。治疗期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节食。1、激素失衡
2、多囊卵巢
3、甲状腺异常
4、内膜病变
Q: 为什么月经不调会胖
A:
月经不调伴随体重增加可能由激素失衡、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内分泌调节等方式干预。 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紊乱会导致水钠潴留和脂肪代谢异常,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镁剂,如复合维生素B片、葡萄糖酸镁口服液。 高雄激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是主要特征,表现为痤疮、多毛,可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螺内酯、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代谢。 甲状腺激素不足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常伴怕冷、便秘,需检测促甲状腺激素,必要时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替代治疗。 糖代谢异常促使脂肪囤积,可能与高糖饮食有关,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医生可能开具吡格列酮、阿卡波糖等胰岛素增敏剂。 日常注意记录月经周期,控制精制碳水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出现持续闭经或体重骤增应及时就诊内分泌科。1、激素失衡
2、多囊卵巢综合征
3、甲状腺功能减退
4、胰岛素抵抗
A:
哺乳期月经不调可能与泌乳素抑制排卵、内分泌调节延迟、营养不足、子宫恢复不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周期紊乱、经量异常。可通过调整哺乳频率、补充营养、药物调节等方式改善。 哺乳时垂体分泌高浓度泌乳素,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导致排卵功能暂时受抑。建议按需哺乳,避免过度排空乳房刺激泌乳素持续升高。 产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恢复需6-12个月,哺乳可能延长此过程。可监测基础体温观察排卵迹象,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戊酸雌二醇片等药物调节周期。 哺乳期热量需求增加,铁元素流失易导致贫血。需每日增加500大卡热量摄入,补充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配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纠正贫血。 产褥感染或胎盘残留可能导致子宫复旧不全,引起异常出血。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需遵医嘱使用缩宫素鼻喷雾剂或行宫腔镜清宫术。 哺乳期建议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和全谷物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出现持续出血或严重腹痛应及时就医。1、泌乳素抑制排卵
2、内分泌调节延迟
3、营养不足
4、子宫恢复不良
Q: 怎么样才算月经不调
A:
月经不调主要表现为周期异常、经期异常、经量异常及伴随症状异常,常见类型包括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经期超过7天或不足3天、经量过多或过少、痛经或闭经等。 正常月经周期为21-35天,短于21天为月经频发,超过35天为月经稀发。可能与精神压力、过度节食等生理因素有关,也可能由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导致。 经期持续时间少于3天为经期过短,超过7天为经期延长。子宫内膜病变、凝血功能障碍或黄体功能不全等均可引发该症状。 单次月经总量超过80毫升为月经过多,少于20毫升为月经过少。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器质性疾病是常见病因,也可能与内分泌紊乱相关。 出现严重痛经、非经期出血或连续3个月以上闭经均属异常。需警惕子宫内膜异位症、垂体瘤等病理因素。 建议记录月经周期及症状变化,避免过度劳累,若持续异常应及时就诊妇科或内分泌科进行激素检查、超声等评估。1、周期异常:
2、经期异常:
3、经量异常:
4、伴随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