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华 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
60475阅读
郭争荣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58943阅读
Q: 肠套叠会自己好吗
A:
肠套叠通常不会自愈,属于需要紧急处理的急腹症,常见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果酱样便。 肠套叠多与肠道蠕动节律紊乱有关,婴幼儿因回盲部系膜未固定更易发生,可能伴随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或病毒感染。 突发间歇性哭闹、屈膝缩腹姿势是婴幼儿特征表现,进展期出现胆汁性呕吐,48小时后可能排出血便。 腹部超声可见靶环征或同心圆征,空气灌肠既是诊断手段也是治疗方式,需在发病24小时内实施效果最佳。 发病初期可采用空气灌肠复位,失败或出现肠坏死需紧急手术,延迟处理可能导致肠穿孔或感染性休克。 发现疑似症状应立即禁食并送医,避免自行按摩腹部或服用止痛药物,术后需逐步恢复流质饮食并观察排便情况。1、病因机制
2、典型症状
3、诊断方法
4、治疗原则
Q: 肠套叠注意事项有什么
A:
肠套叠注意事项主要有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处理、观察症状变化、调整饮食结构。 肠套叠属于急腹症,发病后6小时内为黄金救治期,家长发现患儿突发阵发性哭闹、呕吐或果酱样大便时,须立即前往小儿外科急诊。 禁止按摩腹部或使用泻药,错误操作可能导致肠管坏死。家长需保持患儿平卧位,转运过程中避免剧烈颠簸。 记录呕吐频率、粪便性状及腹痛间隔时间,家长需测量患儿体温,出现高热或意识模糊提示病情恶化。 确诊后初期需禁食,恢复期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选择米汤、蒸蛋等低渣食物,避免高纤维蔬菜水果刺激肠管。 术后需遵医嘱进行腹部理疗,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复发情况,婴幼儿添加辅食应遵循由稀到稠原则。1、及时就医
2、避免自行处理
3、观察症状变化
4、调整饮食结构
Q: 肠套叠怎么治比较好
A:
肠套叠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手术复位、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等方式治疗。肠套叠通常由肠道蠕动异常、肠道息肉、病毒感染、先天性肠道畸形等原因引起。 适用于早期发现的单纯性肠套叠,通过肛门注入气体使套叠肠管复位,成功率较高且创伤小。 当灌肠复位失败或出现肠坏死时需开腹手术,手法复位后需观察肠管血运,必要时切除坏死肠段。 可遵医嘱使用山莨菪碱缓解肠道痉挛,头孢曲松预防感染,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复位后初期进食流质食物,逐步过渡到低渣饮食,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减轻肠道负担。 婴幼儿肠套叠易复发,家长需密切观察腹痛、血便等症状,出现异常及时就医,日常注意科学喂养和腹部保暖。1、空气灌肠复位
2、手术复位
3、药物治疗
4、饮食调整
Q: 肠套叠一般怎么治疗
A:
肠套叠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手术复位、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等方式治疗。肠套叠通常由肠道蠕动异常、肠道息肉、肠道感染、先天性解剖异常等原因引起。 适用于早期发现的单纯性肠套叠,通过肛门注入气体使套叠肠管复位,治疗过程中需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复位失败需立即转手术治疗。 适用于复杂型或灌肠复位失败的病例,开腹或腹腔镜下手法复位肠管,合并肠坏死需切除病变肠段并行肠吻合术,术后需禁食胃肠减压。 可遵医嘱使用山莨菪碱缓解肠痉挛,头孢曲松钠控制感染,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用药期间需观察腹胀及排便情况。 复位后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选择米汤、蒸蛋等低渣食物,避免高纤维及产气食物,少量多餐减轻肠道负担。 患儿治疗后需定期复查腹部超声,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呕吐、血便等症状需及时返院检查。1、空气灌肠复位
2、手术复位
3、药物治疗
4、饮食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