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次播放 时长01:37
王晓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皮肤科
54256阅读
A:
特应性皮炎和湿疹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因、症状特点、发病年龄、伴随疾病四个方面。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湿疹则是皮肤炎症性反应的统称。 特应性皮炎与遗传过敏体质密切相关,常伴有血清IgE升高;湿疹多由外界刺激或接触过敏原诱发,无明显遗传倾向。 特应性皮炎表现为剧烈瘙痒、皮肤干燥和苔藓样变,好发于肘窝腘窝;湿疹以红斑、丘疹、渗出为主,皮损形态多样且边界不清。 特应性皮炎多在婴幼儿期发病,约60%患者在1岁内出现症状;湿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无明确年龄倾向。 特应性皮炎常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特应性疾病;湿疹通常不伴随其他系统性疾病,少数可继发细菌感染。 建议患者出现持续皮肤问题时及时就诊皮肤科,日常注意避免搔抓,使用温和无刺激的保湿剂护理皮肤。1、病因差异
2、症状特点
3、发病年龄
4、伴随疾病
Q: 特应性皮炎的危害有哪些
A:
特应性皮炎的危害主要包括皮肤屏障受损、继发感染、睡眠障碍、心理影响等。该疾病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刺激、免疫异常、皮肤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 长期炎症导致角质层水分流失,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严重时出现皲裂出血。日常需使用无刺激保湿剂,医生可能开具尿素软膏、凡士林或神经酰胺制剂。 搔抓破损处易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表现为脓疱、渗出或发热。需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 夜间剧烈瘙痒影响睡眠质量,儿童可能出现生长迟缓。可短期使用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缓解症状,但需避免长期依赖。 慢性病程和可见皮损可能引发焦虑抑郁,青少年患者社交回避概率增高。建议联合心理疏导,必要时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干预。 患者应避免过热环境刺激,穿着纯棉衣物,定期随访评估病情进展。中重度患者需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制定长期管理方案。1. 皮肤屏障受损
2. 继发感染
3. 睡眠障碍
4. 心理影响
Q: 婴儿特应性皮炎能治好吗
A:
婴儿特应性皮炎多数情况下可以控制症状并显著改善,治疗方法主要有保湿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环境管理。 每日使用无刺激润肤霜修复皮肤屏障,选择含神经酰胺或尿素成分的保湿剂,避免频繁洗澡加重干燥。 中重度发作期可遵医嘱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控制炎症。 顽固性瘙痒可短期服用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滴剂,合并感染时需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避免接触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原,选择纯棉衣物,保持室温22-26℃及湿度50%-60%。 家长需定期复诊评估病情变化,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应忌口海鲜等高致敏食物,患儿辅食添加需逐样排查过敏原。1、保湿护理
2、外用药物
3、口服药物
4、环境管理
A:
特应性皮炎患儿需注意皮肤保湿、避免刺激物、控制过敏原、规范用药四个方面。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和反复发作的皮疹。 家长需每日为孩子涂抹无香料、无刺激的保湿霜,尤其在洗澡后3分钟内使用。推荐含神经酰胺或尿素的乳膏,如凡士林、丝塔芙保湿霜。避免使用含酒精或香精的产品。 选择纯棉透气的衣物,避免羊毛或化纤材质。洗涤时使用温和无香型洗衣液,漂洗彻底。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时间不超过10分钟。 家长需记录饮食日记,排查可能加重症状的食物如鸡蛋、牛奶。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除螨,避免接触宠物皮屑、花粉等常见过敏原。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严重时可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糖浆控制瘙痒。 保持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但出汗后及时清洁。若皮疹渗液、化脓或发热,应立即就医。定期复诊评估病情,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方案。1、皮肤保湿
2、避免刺激物
3、控制过敏原
4、规范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