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寻常型天疱疮(寻常型天疱疮)

寻常型天疱疮

寻常型天疱疮概述

寻常型天疱疮是最常见的一型,好发于中年人,儿童罕见。先从口腔开始发生大疱,破后成疼痛性糜烂面。以后在头、面躯干、、四肢发生松弛性大疱。尼氏症阳性,破溃后形成糜烂面、渗出、流血,自觉疼痛。本病可分为4型:寻常型、增殖型、红斑型、落叶型,病程呈慢性。因大量体内营养消耗,可导致病人死亡。组织病理为表皮内大疱、棘层松解,疱... [详情]
  • 发病部位在哪里?皮肤
  • 应该挂什么科?皮肤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气阴两虚天疱疮、毒热炽盛天疱疮、唇水疱、天疱疮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皮肤检查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所有人群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刘艳

Q: 寻常型天疱疮如何治疗

A:

寻常型天疱疮可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生物制剂治疗、局部护理等方式治疗。寻常型天疱疮通常由自身免疫异常、遗传因素、药物诱发、感染等因素引起。

1、糖皮质激素治疗

寻常型天疱疮首选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控制病情,可能与自身抗体攻击皮肤细胞间连接蛋白有关,表现为皮肤松弛性水疱。可遵医嘱使用泼尼松片、甲泼尼龙片、地塞米松片等药物。

2、免疫抑制剂治疗

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用于减少激素用量,可能与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有关,常伴口腔黏膜糜烂。可配合使用环磷酰胺片、硫唑嘌呤片、吗替麦考酚酯胶囊等药物。

3、生物制剂治疗

利妥昔单抗等生物制剂靶向抑制B细胞,可能与CD20阳性B细胞过度活化有关,皮损易继发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阿达木单抗注射液、英夫利昔单抗注射液。

4、局部护理

生理盐水湿敷保护创面,避免搔抓导致皮损扩散。使用抗菌软膏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

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日光暴晒。皮损广泛或合并感染时应及时住院治疗。

刘艳

Q: 怎样预防寻常型天疱疮

A:

预防寻常型天疱疮可通过避免诱发因素、加强皮肤护理、控制基础疾病、定期监测皮肤状况等方式实现。该病与免疫异常密切相关,需综合干预降低发病风险。

1、避免诱因

减少紫外线暴晒、外伤及化学刺激,避免使用磺胺类等可能诱发药物,遗传易感者需特别注意防护。

2、皮肤护理

选择温和无刺激洗护产品,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避免搔抓摩擦,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机械性损伤。

3、控制疾病

积极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重症肌无力,控制糖尿病等慢性病,定期复查免疫指标异常情况。

4、定期监测

高危人群需观察口腔黏膜和皮肤是否出现松弛水疱,早期发现可通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干预。

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优质蛋白,出现可疑皮损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

刘艳

Q: 寻常型天疱疮预后怎么样

A:

寻常型天疱疮的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及时性及个体差异有关,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控制症状,但需长期用药维持。

1、病情控制

早期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皮肤黏膜损害可在数周至数月内逐渐愈合,新疱减少。

2、复发风险

部分患者在减药过程中可能出现复发,需调整药物剂量或联合生物制剂治疗,复发概率与自身免疫状态相关。

3、并发症影响

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会延长病程,严重感染可能影响预后,需加强创面护理和营养支持。

4、长期管理

多数患者需持续小剂量维持治疗1-3年,定期监测抗体滴度和药物副作用,完全停药后仍有复发可能。

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外伤,高蛋白饮食有助于创面修复,定期随访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刘艳

Q: 寻常型天疱疮的鉴别诊断

A:

寻常型天疱疮需与类天疱疮、多形红斑、药疹、疱疹样皮炎等疾病鉴别诊断。鉴别要点包括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学检查结果。

1、类天疱疮

类天疱疮表现为紧张性大疱,尼氏征阴性,免疫荧光显示基底膜带IgG沉积,而寻常型天疱疮为松弛性大疱,尼氏征阳性,表皮细胞间IgG沉积。

2、多形红斑

多形红斑皮损呈靶形或虹膜状,常伴黏膜损害但无棘层松解现象,病理表现为表皮下水疱,与寻常型天疱疮的棘层松解性水疱不同。

3、药疹

药疹有明确用药史,皮损多形性且分布对称,停药后缓解,病理无棘层松解,直接免疫荧光检查阴性,可与寻常型天疱疮区分。

4、疱疹样皮炎

疱疹样皮炎表现为群集小水疱伴剧烈瘙痒,病理为表皮下水疱伴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荧光显示真皮乳头颗粒状IgA沉积,与寻常型天疱疮不同。

建议出现皮肤水疱病变时尽早就诊皮肤科,通过组织活检和免疫病理检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延误治疗。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