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959次播放 时长01:34
68595次播放 时长02:05
80007次播放 时长02:05
59415次播放 时长02:02
Q: 淋巴管肌瘤病是淋巴癌吗
A:
淋巴管肌瘤病不是淋巴癌,两者属于完全不同的疾病。淋巴管肌瘤病是一种罕见的肺部疾病,主要影响育龄期女性;淋巴癌则是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 淋巴管肌瘤病属于良性增生性疾病,特征为肺部淋巴管和平滑肌异常增生;淋巴癌是淋巴细胞恶性克隆增殖。 淋巴管肌瘤病与TSC基因突变相关,导致mTOR通路异常激活;淋巴癌多与EB病毒感染、免疫缺陷或遗传因素有关。 淋巴管肌瘤病以进行性呼吸困难、气胸为主要表现;淋巴癌常见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等全身症状。 淋巴管肌瘤病采用mTOR抑制剂如西罗莫司控制进展;淋巴癌需根据分型选择化疗、靶向治疗或放疗等综合方案。 确诊需通过病理活检和影像学检查,患者应避免吸烟并定期监测肺功能,妊娠可能加重病情需严格避孕。1、疾病性质:
2、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
4、治疗方式:
A:
淋巴瘤和淋巴癌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述,淋巴瘤是医学术语,淋巴癌是俗称,两者均指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区别在于表述习惯而非疾病本质。 淋巴瘤为规范医学诊断名称,涵盖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癌是民间对恶性淋巴瘤的通俗称呼。 均表现为淋巴细胞异常增殖,病理分型包括B细胞、T细胞和NK细胞来源,临床通过活检确诊具体亚型。 典型症状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可能伴随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晚期可累及骨髓和全身器官。 治疗需根据Ann Arbor分期选择化疗、靶向治疗或放疗,部分病例需造血干细胞移植,五年生存率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出现持续淋巴结肿大应及时血液科就诊,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1、术语差异
2、病理特征
3、临床表现
4、诊疗规范
Q: 淋巴癌早期症状有哪些
A:
淋巴癌早期症状主要有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持续性低热、夜间盗汗、体重下降。 早期常见颈部、腋窝或腹股沟出现无痛性肿块,质地较硬且活动度差,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需通过活检确诊。 体温长期维持在37.5-38℃之间,普通退热药效果不佳,需警惕淋巴系统异常增殖导致的代谢亢进。 睡眠中大量出汗需更换衣物,与肿瘤细胞分泌异常细胞因子相关,常伴随血红蛋白降低。 半年内体重减轻超过10%且无明确原因,可能因肿瘤消耗能量增加,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血液科就诊,完善淋巴结超声和PET-CT检查,日常注意记录症状变化时间线。1、淋巴结肿大
2、持续性低热
3、夜间盗汗
4、体重下降
Q: 淋巴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A:
淋巴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化疗是淋巴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其生长。常用药物包括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等。 放疗利用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DNA,适用于局部病灶控制。对于霍奇金淋巴瘤和部分非霍奇金淋巴瘤效果显著。 靶向药物可特异性作用于癌细胞特定分子靶点,如利妥昔单抗针对CD20抗原,维布妥昔单抗针对CD30抗原。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可通过激活T细胞免疫功能对抗肿瘤,CAR-T细胞疗法是新兴的个体化免疫治疗方案。 淋巴癌治疗方案需根据病理类型、分期及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期间应保持营养均衡,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定期复查监测疗效。1、化疗:
2、放疗:
3、靶向治疗:
4、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