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概述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指人工植入心脏起搏器,用特定频率的脉冲电流,经过导线和电极刺激心脏,代替心脏的起搏点带动心脏搏动的治疗方法,是治疗不可逆的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方法,特别是治疗重症慢性心律失常。
  • 发病部位在哪里?心脏
  • 应该挂什么科?心脏外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暂无数据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心电图、体温、彩超、血液检查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严重的心跳过慢、心脏收缩无力、心跳骤停、某些心脏病综合治疗中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田洪波

Q: 什么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A: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通过手术将电子起搏器置入体内以治疗严重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窦房结功能障碍、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等疾病。

1、手术原理

通过锁骨下静脉植入电极导线至心腔,连接皮下脉冲发生器,利用电刺激维持正常心率。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完成,耗时约1-2小时。

2、适用病症

主要治疗有症状的心动过缓,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患者可能出现晕厥、乏力等症状,需通过心电图确诊。

3、术前准备

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停用抗凝药物。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术区皮肤准备需彻底清洁,术前禁食6-8小时。

4、术后护理

伤口需保持干燥7天,避免患侧上肢剧烈活动1个月。定期随访检查起搏器工作状态,避免接触强磁场环境,随身携带起搏器识别卡。

术后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高脂高盐饮食,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基础指标。

田洪波

Q: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应做哪些准备

A: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需完成术前检查、药物调整、皮肤准备及心理评估四项核心准备。具体包括心电图评估、抗凝药物管理、术区清洁消毒及术前禁食等要求。

1、术前检查

需完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评估心功能,凝血功能及血常规排除出血风险,胸部X线确认肺部情况,部分患者需行冠状动脉造影。

2、药物调整

术前3-5天需停用抗凝药如华法林,改用低分子肝素过渡;糖尿病患者需调整降糖方案;术晨停用ACEI类药物避免低血压风险。

3、皮肤准备

术前24小时进行术侧胸壁备皮,使用抗菌皂清洁皮肤;有毛发者需剃除锁骨下区域毛发;存在皮肤感染者需延期手术。

4、心理准备

医生需解释手术流程及起搏器工作原理,缓解焦虑;签署知情同意书;指导术后上肢制动要求及随访计划。

术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穿着开襟衣物方便术区暴露;备好既往病历及影像资料供术中参考;提前安排术后陪护人员。

田洪波

Q: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有哪些不适

A: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可能出现切口疼痛、局部淤血、起搏器囊袋不适、心律失常等不适症状,多数属于术后正常反应。

1、切口疼痛

手术切口处可能出现轻微疼痛或牵拉感,通常持续数天,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镇痛药物缓解,避免剧烈活动。

2、局部淤血

穿刺部位可能出现皮下淤青或血肿,一般2周内自行吸收,术后24小时内可冰敷减轻肿胀,避免揉搓患处。

3、囊袋不适

起搏器埋置部位可能出现异物感或压迫感,约1-2个月逐渐适应,需避免患侧肢体大幅度动作,防止电极移位。

4、心律失常

术后可能出现心悸或早搏,多与电极刺激有关,需定期复查心电图调整参数,严重时需使用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术后保持伤口清洁干燥,1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出现持续发热或伤口渗液需及时就医复查。

田洪波

Q: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需要多长时间

A: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一般需要1-2小时,实际时间受到手术方式、患者基础疾病、术中并发症、术后观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手术方式:

单腔起搏器植入时间较短,双腔或三腔起搏器因导线放置复杂需更长时间。

2、基础疾病:

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可能延长术前准备和术中操作时间。

3、术中情况:

出现导线定位困难、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时需要额外处理时间。

4、术后观察:

需在心电监护下观察起搏器工作状态,确保无电极脱位等异常。

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起搏器功能,出现心悸晕厥等症状及时就医。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