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小儿斜视(小儿斜视)

小儿斜视

小儿斜视概述

儿童斜视的定义是,当一眼注视目标,另一只眼的视轴(视线的方向)偏离于注视目标的一类眼科疾病。俗称“斜眼”或“对眼”,是儿童眼病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据文献统计,其发病率约为1%。发生在儿童时期的斜视不仅影响人的外观和立体视功能,还会造成孤独、自信心不足等心理疾病。
  • 发病部位在哪里?
  • 应该挂什么科?眼科、针灸按摩科、中医内科、遗传咨询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斜视、眼疲劳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眼科检查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所有儿童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邵红

Q: 小儿斜视的症状

A:

小儿斜视的症状包括眼位偏斜、复视、代偿性头位、视力下降等,发展过程通常从间歇性斜视进展为恒定性斜视。

1、眼位偏斜

患儿单眼或双眼出现向内、外、上、下方向的持续性或间歇性偏斜,可能伴有眼球运动不协调,需通过角膜映光法或遮盖试验确诊。

2、复视

由于双眼视轴不平行导致视物重影,常见于急性发病的麻痹性斜视,患儿可能表现为频繁揉眼或闭一只眼视物。

3、代偿性头位

患儿会不自主倾斜头部以减轻复视,表现为下颌上抬或内收、面部转向等异常姿势,长期可能引发脊柱侧弯。

4、视力下降

未矫正的斜视易导致弱视,表现为单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水平,可能伴有立体视功能丧失。

建议家长发现相关症状及时就诊眼科,通过散瞳验光、同视机检查明确类型,早期干预可采取配镜、遮盖疗法或手术矫正。

申家泉

Q: 小儿斜视是怎么引起的

A:

小儿斜视可能由遗传因素、屈光不正、眼外肌发育异常、神经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配镜矫正、视觉训练、药物治疗、手术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斜视患儿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基因异常有关。家长需定期带孩子进行眼科筛查,早期发现可采取遮盖疗法或棱镜矫正,药物可选阿托品滴眼液、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等缓解调节性内斜视。

2、屈光不正

高度远视或散光会导致调节过度引发调节性内斜视。家长需及时带孩子验光配镜,配合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环喷托酯滴眼液等睫状肌麻痹剂,严重者需进行屈光矫正手术。

3、眼外肌发育异常

眼外肌力不平衡或解剖位置异常会导致斜视,常伴有复视或代偿性头位。可通过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暂时调整肌力,或行眼外肌后徙术、缩短术等手术治疗。

4、神经系统疾病

脑瘫、颅内肿瘤等可能损伤眼球运动神经核团,表现为麻痹性斜视。需针对原发病治疗,配合使用维生素B1、甲钴胺等神经营养药物,必要时进行神经减压手术。

建议家长定期监测患儿视力发育,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保证维生素A和DHA摄入有助于视觉发育,发现异常及时就诊眼科专科。

申家泉

Q: 小儿斜视不及时治疗有哪些危害

A:

小儿斜视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弱视、双眼视功能丧失、心理障碍、面部发育异常等危害。

1、弱视:

斜视眼长期未被使用可能导致视力发育停滞形成弱视,需通过遮盖疗法或视觉训练干预。

2、视功能损害:

立体视觉和深度知觉功能可能永久性丧失,需在6岁前进行手术矫正联合视功能康复。

3、心理影响:

外观异常易引发自卑等心理问题,建议家长尽早进行心理疏导同时治疗。

4、颌面畸形:

代偿性头位可能导致面部不对称发育,需通过斜视矫正术改善。

建议家长发现孩子出现眼位偏斜时及时就诊眼科,定期进行视力筛查和视功能评估。

申家泉

Q: 小儿斜视手术最佳年龄

A:

小儿斜视手术最佳年龄通常为3-6岁。手术时机的选择主要与斜视类型、双眼视功能发育、屈光状态以及全身健康状况等因素相关。

1、斜视类型:

先天性内斜视需在2岁前手术,间歇性外斜视可延迟至5-6岁。不同类型斜视对视功能损害程度不同,需个体化评估。

2、视功能发育:

3-6岁是双眼视功能发育关键期,此时手术有助于重建立体视觉。错过该时期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功能缺陷。

3、屈光状态:

合并中高度远视或散光者需先矫正屈光不正。部分调节性内斜视通过戴镜可完全矫正,无须急于手术。

4、全身状况:

需排除全身麻醉禁忌证,评估心肺功能。早产儿或合并系统疾病者可能需推迟手术时间。

建议家长在发现孩子眼球偏斜时尽早就诊眼科,通过专业检查确定具体手术方案,术后需配合视觉训练和定期复查。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