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血痹(血痹)

血痹

血痹概述

血痹是发生于肢端的一种血管性疾病,多由四肢末端动脉发生阵发性痉挛,使皮肤因缺血而成苍白色或局部缺氧而发绀。似属于祖国医学“四肢逆冷”的证候范围。如《诸病源候论著》虚劳四肢逆冷候记载:“经脉所行皆起于手足,虚劳则血气衰损,不能温其四肢,故四肢逆冷也”。
  • 发病部位在哪里?手/足
  • 应该挂什么科?中医内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四肢远端麻木、疼痛或异样感觉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X线平片、B超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所有人群

相关问答

更多

周曾

Q: 脚部肿疼可以服用瘀血痹胶囊、吗

A:

脚部肿疼可能与软组织损伤、关节炎、静脉回流障碍、痛风性关节炎等因素有关,可遵医嘱服用瘀血痹胶囊、吗啡类药物需严格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瘀血痹胶囊适用于血瘀证引起的疼痛肿胀,但需排除禁忌症。

1. 药物作用

瘀血痹胶囊含丹参、三七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功效,适用于外伤或劳损导致的肿痛,但孕妇及出血倾向者禁用。

2. 风险提示

吗啡类为强效镇痛药,仅用于严重疼痛且无替代方案时,存在成瘾性、呼吸抑制等风险,必须由疼痛科医师评估后开具。

3. 联合用药

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可缓解炎症性肿痛,改善静脉循环药物如地奥司明可能对静脉性水肿有效,需根据病因选择。

4. 检查建议

持续肿痛需完善超声、尿酸检测等,排除深静脉血栓、痛风等疾病,药物仅对症治疗,病因诊断是关键。

建议避免长时间站立,休息时抬高患肢,急性期可冷敷缓解肿胀,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若症状加重或出现皮肤发红发热应及时就医。

王相华

Q: 血痹病的特点都有什么?

A: 一旦发现身体有不适的症状,一定要及时的到医院去进行治疗,血痹病的特点:临床上常以筋肉拘急挛缩为其共同的证候特征。症状:以项背强急、口噤不开、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亦可仅表现为某些或某个脏腑、经络的拘挛、强急。代表方剂:栝蒌桂枝汤。本方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解表邪,加栝蒌滋生津液,强调取微汗。

王相华

Q: 血痹病应该怎么治疗比较好呢?

A:

血痹病可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治疗、推拿按摩、适度运动等方式治疗。血痹病通常由气血不足、寒湿侵袭、情志不畅、久病体虚等原因引起。

1、中药调理

血痹病可能与气血不足、寒湿阻滞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四逆汤、独活寄生汤等方剂。

2、针灸治疗

针灸足三里、关元等穴位有助于疏通经络,改善气血运行。建议由专业中医师操作,每周治疗数次。

3、推拿按摩

通过手法按摩肢体经络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可重点按摩患处及周围穴位,力度适中。

4、适度运动

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症状。

日常注意保暖防寒,保持规律作息,饮食宜温补,可适量食用羊肉、桂圆等温性食物,避免生冷油腻。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复查。

王相华

Q: 血痹病的病因都有哪些?

A:

血痹病的病因主要有气血不足、寒邪侵袭、久病体虚、情志失调等因素。

1、气血不足

长期营养不良或慢性失血导致气血亏虚,血液运行无力,可表现为肢体麻木、乏力。建议通过饮食调理补充铁质和优质蛋白,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当归补血汤、八珍颗粒等中成药。

2、寒邪侵袭

外感寒湿之邪阻滞经络,常见于长期涉水或居住潮湿环境者,多伴关节冷痛。需注意保暖防潮,可配合艾灸治疗,中药可用独活寄生汤、桂枝附子汤等温经散寒。

3、久病体虚

糖尿病、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导致微循环障碍,可能与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黏稠度增高等因素有关,典型症状包括间歇性跛行。需控制原发病,可选用血府逐瘀胶囊、通塞脉片等活血化瘀药物。

4、情志失调

长期焦虑抑郁导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引发肢体麻木,常伴随胸闷胁痛。需进行心理疏导,中药可选用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疏肝解郁制剂。

日常应避免久坐不动,适度进行太极拳等舒缓运动,饮食可适量食用红枣、桂圆、山药、黑芝麻等补益气血的食材。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