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怔忡(怔忡)

怔忡

怔忡概述

怔忡是以阵发性,或持续发作为特点,病人自觉心中剧烈跳动的一种急性病证。甚于惊悸,发则心动悸跃不能自主。关于本证的针灸治疗,最早亦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灵枢》中提到足三里等穴可治“心澹澹然”;《针灸甲乙经》中列缺等19个穴位的主治涉及到本证;宋《针灸资生经》倡用百会灸疗,明《针灸大成》强调内关、公... [详情]
  • 发病部位在哪里?心脏
  • 应该挂什么科?中医内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少尿、头晕、心绞痛、无力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心电图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心脏疾病患者多见

相关问答

更多

冯淬灵

Q: 怔忡的症状

A:

怔忡主要表现为心悸、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按发展程度可分为早期偶发心悸、进展期持续心慌伴胸闷、终末期呼吸困难或晕厥。

1、早期表现

偶发心悸,多由情绪紧张或劳累诱发,休息后可缓解,可能伴随短暂心跳加速感。

2、进展期表现

持续心慌伴胸闷,活动后加重,可能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需警惕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

3、终末期表现

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晕厥或胸痛,提示可能存在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危急情况。

出现怔忡症状应避免剧烈运动,限制咖啡因摄入,定期监测心率血压,持续或加重时需心内科就诊。

冯淬灵

Q: 怔忡之症是什么病

A:

怔忡之症是中医病名,对应西医的心悸、心律失常等心脏功能异常表现,常见于心脏神经官能症、早搏、房颤等疾病。

1、心脏神经官能症

多由焦虑或自主神经紊乱引起,表现为心慌伴随胸闷、失眠。可通过心理疏导、谷维素片、稳心颗粒调节。

2、早搏

心脏异位起搏导致心跳漏拍感,可能由熬夜或心肌炎引发。动态心电图确诊后可用美托洛尔、普罗帕酮治疗。

3、房颤

心房不规则颤动导致心慌乏力,常见于高血压或甲亢患者。需用胺碘酮控制心率,严重者需射频消融手术。

4、器质性心脏病

冠心病、心肌病等导致的心肌缺血会引发持续性怔忡。需冠脉造影明确后予硝酸异山梨酯、曲美他嗪改善供血。

怔忡发作时可深呼吸放松,避免浓茶咖啡刺激,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器质性疾病需心内科规范诊治。

冯淬灵

Q: 怔忡是什么意思

A:

怔忡是中医术语,指自觉心跳剧烈、心慌不安的症状,可能由心血不足、阴虚火旺、痰火扰心、瘀血阻络等原因引起。

1、心血不足

长期思虑过度或失血导致心血亏虚,表现为心悸怔忡、面色苍白。可遵医嘱使用归脾丸、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等中成药调理。

2、阴虚火旺

肾阴不足引发虚火内扰,常见潮热盗汗伴心悸。治疗可选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朱砂安神丸等滋阴降火。

3、痰火扰心

痰热内蕴扰动心神,多伴胸闷烦躁症状。宜用黄连温胆汤、礞石滚痰丸、安宫牛黄丸等清热化痰。

4、瘀血阻络

心脉瘀阻导致心悸怔忡,舌质紫暗为特征。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复方丹参片、速效救心丸等活血化瘀。

日常需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饮食宜清淡,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辨证施治。

田洪波

Q: 心悸怔忡的鉴别诊断病因是什么

A:

心悸怔忡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异常、精神心理障碍等原因引起,需通过心电图、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明确病因。

1、生理性因素

剧烈运动、过量摄入咖啡因或酒精可能导致一过性心悸,通常无须特殊治疗,消除诱因后症状可自行缓解。

2、心血管疾病

可能与心律失常、冠心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胸闷、胸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美托洛尔、普罗帕酮、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3、内分泌异常

可能与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多汗、手抖等症状。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甲亢患者可使用甲巯咪唑。

4、精神心理障碍

焦虑症、惊恐发作等疾病可能引发心悸,表现为过度换气、濒死感。可配合心理治疗及帕罗西汀等抗焦虑药物。

建议心悸患者避免刺激性饮食,定期监测心率血压,持续或加重时需及时心内科就诊。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