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30次播放 时长02:50
101717次播放 时长02:53
曹广 北京安贞医院 普外科
56221阅读
曹广 北京安贞医院 普外科
50254阅读
Q: 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疼痛
A:
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疼痛可能由局部感染、下肢炎症、性传播疾病或淋巴系统肿瘤引起,需根据病因采取抗感染治疗、对症处理或专科干预。 足部或会阴部细菌感染可导致引流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表现为红肿热痛。建议局部消毒处理,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洛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 下肢丹毒或蜂窝织炎可引起腹股沟淋巴结炎性肿大。需抬高患肢制动,医生可能选择青霉素V钾片、克拉霉素缓释片、莫匹罗星软膏进行抗链球菌治疗。 梅毒或生殖器疱疹等疾病可致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若继发感染会出现疼痛。需完善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医生可能使用苄星青霉素、阿昔洛韦片、伐昔洛韦片等药物。 淋巴瘤或转移癌可能导致淋巴结进行性肿大伴疼痛,需通过活检明确性质。治疗需根据病理分型选择化疗方案如CHOP方案、ABVD方案等。 避免挤压肿大淋巴结,观察是否伴随发热或皮肤破损,及时进行血常规和超声检查明确诊断。1、局部感染:
2、下肢炎症:
3、性传播疾病:
4、淋巴系统肿瘤:
Q: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是什么病
A: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可能由轻度感染、皮肤软组织损伤、性传播疾病或恶性肿瘤转移引起,常见于淋巴结炎、生殖系统感染、淋巴瘤等疾病。 细菌或病毒感染如足癣、下肢伤口感染可导致腹股沟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表现为黄豆大小肿块伴压痛,可通过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治疗。 会阴或下肢外伤后,淋巴结作为免疫屏障会出现代偿性肿大,可能伴随红肿热痛,需清创处理原发伤口并观察淋巴结变化。 梅毒、生殖器疱疹等疾病可引起无痛性淋巴结肿大,需进行血清学检测确诊,使用青霉素、阿昔洛韦等针对性药物治疗原发病。 盆腔恶性肿瘤如宫颈癌、前列腺癌转移时会出现坚硬固定的肿大淋巴结,需通过活检明确诊断,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化疗等综合手段。 发现腹股沟淋巴结持续肿大超过两周或快速增大时,应及时至普外科或血液科就诊,日常避免挤压淋巴结并保持局部清洁。1. 轻度感染
2. 局部损伤
3. 性传播疾病
4. 肿瘤转移
Q: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症状
A: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压痛、皮肤发红或发热,严重时可伴随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常见于感染、免疫反应、肿瘤转移或淋巴系统疾病。 腹股沟区出现黄豆至蚕豆大小的肿块,质地柔软,可推动,轻度压痛,可能与下肢或会阴部轻微感染有关。 淋巴结增大至鸽蛋大小,质地变硬,压痛明显,皮肤表面发红发热,常伴随发热、夜间盗汗等全身反应,提示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结核可能。 淋巴结融合成团块,固定不移,表面皮肤破溃流脓,或出现持续高热、消瘦,需警惕淋巴瘤、转移癌等恶性疾病。 建议避免挤压肿大淋巴结,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出现进行性增大、质地坚硬或伴随长期发热时需及时就医排查病因。1、早期表现
2、进展期症状
3、终末期表现
A:
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可通过生活调节、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该症状通常由局部感染、免疫反应、肿瘤转移、淋巴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挤压肿块,适当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保证充足休息有助于缓解轻度炎症反应。 细菌感染引起的淋巴结炎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有关,通常伴随红肿热痛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等药物。 病毒感染可能导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常见于EB病毒、风疹病毒感染,多伴有低热乏力症状。可考虑使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 化脓性淋巴结炎或肿瘤转移可能与结核分枝杆菌、恶性肿瘤有关,表现为肿块固定伴皮肤破溃。需行淋巴结活检或脓肿切开引流术等外科处理。 日常应避免下肢皮肤破损,发现肿块持续增大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就医,治疗期间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1、生活调节
2、抗生素治疗
3、抗病毒治疗
4、手术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