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骨巨细胞瘤(良性骨巨细胞瘤、破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概述

骨巨细胞瘤常称良性骨巨细胞瘤或破骨细胞瘤。它是比较多见的原发骨组织肿瘤之一,骨巨细胞瘤是骨的良性病变,通常单发并且有局部侵袭性。也有人认为骨巨细胞瘤是一种潜在恶性的肿瘤。此肿瘤既非完全良性,也非完全恶性,而是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其侵袭程度表现不一,有的巨细胞瘤经过相对简单的手术就可获得长久的控制,而有的巨细胞瘤却可出现... [详情]
  • 发病部位在哪里?骨骼
  • 应该挂什么科?骨科、肿瘤外科、中医骨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局部肿胀、关节痛、疼痛、钝痛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骨关节及肌肉MRI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20~40岁人群多见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韩世杰

Q: 骨巨细胞瘤能治好吗

A:

骨巨细胞瘤多数情况下可以治愈,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靶向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等。

1、手术切除

肿瘤范围局限时可通过刮除术或广泛切除术治疗,术后可能需植骨修复缺损,复发概率与手术彻底性相关。

2、靶向治疗

地诺单抗等靶向药物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适用于无法手术或复发病例,需配合钙剂预防低钙血症。

3、放射治疗

对手术难以完全切除的脊柱、骨盆等部位肿瘤,放射治疗可控制进展,但需注意继发肉瘤变风险。

4、药物治疗

双膦酸盐类药物如唑来膦酸可延缓肿瘤进展,干扰素-α对部分病例有效,需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建议确诊后尽早由骨科与肿瘤科联合制定个体化方案,术后定期复查X线或核磁共振监测复发迹象,日常避免患肢负重。

侯勇

Q: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A: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溶骨性破坏、膨胀性生长、骨皮质变薄及软组织肿块形成,典型征象有助于与其他骨肿瘤鉴别。

1、溶骨性破坏

X线平片可见偏心性、地图样溶骨病灶,边界清晰但无硬化边,CT显示病灶内无钙化或骨化,MRI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混杂表现。

2、膨胀性生长

病变区骨皮质向外膨隆呈吹气球样改变,常见于长骨骨端,膨胀程度与肿瘤侵袭性相关,CT三维重建清晰显示骨轮廓变形。

3、骨皮质变薄

受累骨皮质呈蛋壳样变薄但保持连续性,增强CT可见皮质中断提示病理性骨折风险,MRI可评估皮质完整性及骨髓侵犯范围。

4、软组织肿块

晚期病例可见突破骨皮质形成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MRI能准确显示肿块与神经血管的解剖关系。

建议发现上述影像特征时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理活检确诊,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病理性骨折,定期复查监测肿瘤进展。

韩世杰

Q: 骨巨细胞瘤诊断及治疗

A: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诊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与病理活检,治疗方式有刮除植骨术、瘤段切除术、靶向药物治疗、放射治疗。

1、诊断方法

X线检查可见偏心性溶骨性破坏,CT或MRI可明确肿瘤范围,最终确诊需依靠病理活检显示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特征性结构。

2、刮除植骨

适用于Campanacci I-II级肿瘤,通过彻底刮除病灶后填充自体骨或人工骨,术后可能复发需定期复查,复发率约15-25%。

3、瘤段切除

针对Campanacci III级或复发肿瘤,需整段切除受累骨组织并行功能重建,可能采用人工关节或同种异体骨移植进行修复。

4、靶向治疗

地诺单抗可抑制RANKL通路控制肿瘤进展,适用于不可手术的骨盆或脊柱肿瘤,需配合钙剂预防低钙血症等不良反应。

术后应定期影像学随访监测复发,适当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肢体功能,避免剧烈运动造成病理性骨折,均衡饮食补充蛋白质和钙质促进骨骼修复。

侯勇

Q: 骨巨细胞瘤能活多久

A:

骨巨细胞瘤患者生存期差异较大,多数预后良好,实际生存时间与肿瘤分期、治疗反应、是否转移等因素密切相关。

1、肿瘤分期

局限型患者通过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较高,侵袭性生长或复发者需结合放化疗控制进展。

2、治疗方式

广泛切除术联合骨重建是主要手段,对无法手术者可采用地诺单抗等靶向药物抑制肿瘤活性。

3、转移情况

肺转移会显著影响预后,但部分转移灶通过射频消融或楔形切除仍可获得长期生存。

4、病理分级

组织学分级Ⅲ型恶性程度较高,需密切监测复发迹象,必要时进行新辅助化疗。

建议患者定期复查CT和骨扫描,保持适度钙质摄入,避免患肢负重以降低病理性骨折风险。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