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164次播放 时长02:53
吴海武 赣州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54578阅读
Q: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怎么治
A: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补液支持、止痛处理、饮食调整等方式治疗。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胃肠炎继发、免疫反应异常等原因引起。 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系膜淋巴结炎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肟、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期间需监测体温及腹痛变化。 频繁呕吐或腹泻患者需静脉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轻度脱水者可口服补液盐溶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腹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缓解症状,禁用阿司匹林等可能加重胃肠道刺激的药物。 发病初期选择米汤、藕粉等流质饮食,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至低脂少渣的半流质食物,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 治疗期间建议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腹部热敷促进炎症吸收,若出现持续高热或剧烈腹痛需及时复查腹部超声。1、抗生素治疗
2、补液支持
3、止痛处理
4、饮食调整
A: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可通过抗感染治疗、补液支持、物理降温、饮食调整等方式处理,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反应异常等原因引起。 细菌感染引起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肟、阿奇霉素等抗生素,病毒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需监测体温及腹痛变化。 患儿出现呕吐腹泻时需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家长需观察尿量及精神状态,严重脱水需静脉补液,避免电解质紊乱。 体温超过38.5℃时家长可用温水擦浴,减少衣物包裹,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热,禁止酒精擦浴。 发病期给予米汤、面条等清淡流食,症状缓解后逐步添加苹果泥、蒸蛋等低纤维食物,避免生冷油腻食品刺激淋巴结肿大加重。 家长需保持患儿腹部保暖,记录症状变化时间,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嗜睡需立即就医,恢复期适当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1、抗感染治疗
2、补液支持
3、物理降温
4、饮食调整
A:
若孩子患有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高脂肪食物、生冷食物及易产气食物,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蒙脱石散等药物。建议家长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并合理用药。 辣椒、花椒等刺激性食物可能加重肠道黏膜炎症反应,家长需避免让孩子食用。 油炸食品、肥肉等高脂肪食物会加重消化负担,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冰淇淋、冷饮等低温食物可能刺激肠系膜淋巴结,导致腹痛症状加重。 豆类、洋葱等易产气食物可能引发腹胀,家长需注意减少此类食物摄入。 适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系膜淋巴结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可针对混合感染,使用前需确认孩子无青霉素过敏史。 用于缓解腹泻症状,家长需按医嘱控制用药剂量。 患病期间建议少量多餐,选择米粥、面条等软烂食物,注意观察孩子体温及排便情况,出现持续发热或血便应立即就医。一、食物
1. 辛辣食物
2. 高脂食物
3. 生冷食物
4. 产气食物
二、药物
1. 头孢克洛
2.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3. 蒙脱石散
A: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反应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对症支持、调节免疫、饮食管理等方式缓解。 肠道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感染可能刺激淋巴结肿大,表现为发热、脐周疼痛。建议家长保持患儿手卫生,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干扰素喷雾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抗病毒药物。 沙门菌或链球菌感染可能导致淋巴结化脓性炎症,伴随呕吐、腹泻。家长需及时就医进行血便培养,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蒙脱石散等药物。 饮食不当或腹部受凉可能诱发淋巴回流障碍,出现阵发性腹痛。家长需调整饮食结构,少量多餐,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微生态制剂。 过敏体质儿童接触致敏原后可能出现淋巴结免疫性增生,常伴皮疹。家长需记录饮食日记排查过敏原,医生可能开具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物。 发病期间建议选择米粥、软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刺激饮食,腹痛缓解后逐步恢复日常活动。1、病毒感染
2、细菌感染
3、胃肠功能紊乱
4、免疫反应异常